【古文《留侯论》翻译】《留侯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通过对张良(即“留侯”)的生平事迹进行分析,探讨了“忍”的重要性,强调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具备坚韧不拔、隐忍克制的品格。
一、
《留侯论》以张良为典型人物,通过其早年经历和后来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事迹,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英雄并非仅靠才智或武力取胜,而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忍”,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冷静、积蓄力量,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苏轼借此表达对“忍”的推崇,并指出“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精神境界。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 古代所说的杰出人物,必定有超过常人的节操。 |
波澜不惊,临大难而不惧。 | 面对波澜起伏也能镇定自若,遇到大难也不害怕。 |
其观于物也,未尝不肃然起敬。 | 他观察事物时,从未不肃然起敬。 |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 天下有大勇气的人,突然面对危险而不惊慌,无缘无故受到侮辱而不发怒。 |
是故,古之圣人,不以事小而忽之,不以事大而畏之。 | 因此,古代的圣人,不会因为事情小而忽视,也不会因为事情大而畏惧。 |
吾尝学道,得其大要,曰:“忍”而已矣。 | 我曾经学习道术,掌握了其中的关键,那就是“忍”罢了。 |
世之所谓能忍者,不过能受小辱耳。 | 世人所说的能忍之人,不过是能忍受小的侮辱罢了。 |
今观张子房,其志不在小,其心不在物。 | 现在看张良,他的志向不在小事,他的心思不在外物上。 |
故能忍于少年之时,而终于成大业。 | 所以他在少年时就能忍耐,最终成就大业。 |
三、核心思想提炼
- 忍的重要性:真正的成功需要“忍”,尤其是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
- 超越小忍:不是简单的忍受委屈,而是要有远见和胸怀。
- 张良的榜样作用:张良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臣,正是因为他在年轻时就懂得“忍”。
- 苏轼的借古讽今:通过张良的故事,苏轼也在劝诫世人要有耐心和毅力。
四、结语
《留侯论》虽短,但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对张良的赞颂,更是对一种人生智慧的深刻诠释。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学会“忍”,是一种难得的修养和能力。正如苏轼所说:“忍”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