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注词语解释】“起居注”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史书体裁,主要用于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政务活动以及国家大事。它不仅是朝廷的重要档案资料,也是后世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是对“起居注”相关词语的详细解释。
一、
“起居注”最早起源于汉代,最初由专门的史官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生活和政务活动,内容涵盖皇帝的饮食起居、朝会、诏令、言行等。到了唐代,“起居注”制度逐渐完善,成为官方史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以后,虽然“起居注”的编纂逐渐减少,但其对后世史学的影响深远。
在古代,“起居注”通常由专人负责撰写,称为“起居郎”或“起居舍人”。他们需忠于事实,如实记录,不得随意篡改。由于其内容涉及皇室隐私和国家机密,因此“起居注”一般不对外公开,仅作为官方档案保存。
随着历史的发展,“起居注”逐渐演变为其他形式的历史文献,如《实录》《国史》等,但仍保留了其原始的功能与特点。
二、词语解释表
词语 | 解释 |
起居注 | 古代记录皇帝日常言行、政务活动及国家大事的史书,是官方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
起居郎 | 负责撰写“起居注”的官员,通常由文职官员担任,职责为如实记录皇帝言行。 |
起居舍人 | 类似于起居郎,是协助撰写“起居注”的官员,多为朝廷中高级文官。 |
实录 | 后期对“起居注”内容进行整理和编纂的正式史书,内容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
国史 | 由官方编修的正史,包括历代帝王的政绩、国家大事等,常以“起居注”为基础。 |
官方档案 | “起居注”属于朝廷内部的机密文件,仅限特定人员查阅,用于存档和后续编史。 |
篆刻制度 | 指“起居注”内容的书写方式,早期多为手抄本,后期发展为印刷或刻写成册。 |
历史价值 | “起居注”为研究古代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
通过以上解释可以看出,“起居注”不仅是古代宫廷记录的重要工具,更是后世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料来源。尽管其形式和功能随时代变迁有所变化,但其核心作用始终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