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贰过的意思是什么】“行不贰过”是一个源自《论语》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行为上始终如一、不违背原则、不犯重复错误的态度。这个词语蕴含了儒家思想中对个人修养和道德操守的高度要求。
一、
“行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篇:“子曰:‘吾与点也。’”虽然这句话并非直接提到“行不贰过”,但“行不贰过”是后人根据孔子思想提炼出的一个概念,强调的是人在行为上坚持正道、不走偏路、不重蹈覆辙。
具体来说,“行不贰过”可以理解为:
- 行为端正:做事符合道德规范;
- 不犯重复错误:一旦认识到错误,就不会再犯;
- 坚定信念:不因外界诱惑或困难而改变自己的原则。
这一理念在古代士人中尤为重要,被视为修身的重要标准。
二、表格形式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释义 |
行不贰过 | 行动不违背原则,不重复犯错 | 《论语》(引申) | 用于形容人品端正、有原则 | 指人的行为始终如一,不走偏路,不犯重复错误 |
行 | 行为、行动 | 《说文解字》 | 常见于古文 | 指人的行为举止 |
不贰 | 不重复、不违背 | 《广雅》 | 多用于哲学语境 | 表示不再做相同的事,尤其是错误的事 |
过 | 错误、过失 | 《尔雅》 | 常见于批评或反思 | 指行为上的偏差或错误 |
三、实际应用举例
1. 古代士人:如孔子弟子颜回,因其“不迁怒,不贰过”,被孔子称赞。
2. 现代职场:一个员工如果能不断改进自己、不重复犯错,也可称为“行不贰过”。
3. 日常生活中:一个人若能知错就改,并且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是一种“行不贰过”的体现。
四、结语
“行不贰过”不仅是一种道德追求,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坚守本心,在遇到错误时勇于改正。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