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得始终是什么意思】“方得始终”是一个源自《道德经》的成语,原句为“大制不割,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后世引申为“方得始终”,意指只有坚持正直、谦逊、不张扬的态度,才能最终达到圆满的结果。它强调的是做事要持之以恒、不忘初心,才能有所成就。
一、
“方得始终”是一种人生哲学,强调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正直、谦逊、低调的态度,才能最终实现理想。它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也适用于企业经营、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该成语蕴含着深刻的东方智慧,提醒人们不要急于求成,而应注重过程与品德的修养。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道德经》:“大制不割,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字面含义 | “方”指正直、有原则;“得”是得到;“始终”指开始和结束。合起来即“只有正直地做事,才能有始有终”。 |
引申意义 | 做事要持之以恒、不忘初心,才能获得圆满结果。 |
适用范围 | 个人修养、企业管理、社会交往等多方面。 |
核心思想 | 强调坚持、谦逊、不张扬,最终才能成功。 |
现实应用 | 在职场中保持诚信,在生活中坚守原则,才能赢得长久的信任与尊重。 |
文化背景 | 源自道家思想,体现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中庸之道”。 |
三、结语
“方得始终”不仅是对行为的指导,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是一时的风光,而是长久的坚持与内心的坚定。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句话更显珍贵,提醒我们不忘初心,方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