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仁不义是什么意思】“不仁不义”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缺乏仁爱和道义,行为残忍、自私、不讲道德。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对他人冷漠无情、不顾伦理道德的人。
一、成语释义
- 不仁:指没有仁爱之心,对他人的痛苦漠不关心,甚至伤害他人。
- 不义:指违背道义,做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情。
合起来,“不仁不义”表示一个人既没有同情心,也不讲道义,行为极端自私或残暴。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也,水无有不下也。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以为善,其性亦犹是也。”虽未直接出现“不仁不义”,但该词源于儒家思想中对人性的探讨。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也可用于口语中批评他人的行为。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心狠手辣、冷酷无情、忘恩负义、寡廉鲜耻 |
反义词 | 仁至义尽、仁慈善良、重情重义、正直无私 |
四、使用场景示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某人行为 | “他为了利益不惜伤害朋友,真是不仁不义。” |
历史评价 | “历史上那些残暴的统治者,常常被后人称为不仁不义之人。”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的反派角色往往表现出不仁不义的本性。” |
五、总结
“不仁不义”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批判色彩的成语,强调一个人在道德和情感上的缺失。它不仅描述了个人的行为方式,也反映了社会对良知和正义的期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成为“不仁不义”的人,做一个有爱心、讲原则、守道义的人。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仁不义 |
含义 | 缺乏仁爱与道义,行为残忍、自私 |
出处 | 源自儒家思想,常见于古典文献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描述恶劣行为 |
近义词 | 心狠手辣、冷酷无情、寡廉鲜耻 |
反义词 | 仁至义尽、仁慈善良、正直无私 |
使用场景 | 批评、文学、历史评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