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所立的刘协史称什么】董卓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权臣,他在掌控朝政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废黜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刘协即位后,成为东汉的皇帝,史称“汉献帝”。这一事件是东汉末年政治动荡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标志着朝廷权威的进一步衰落。
董卓在公元189年废少帝刘辩,拥立刘协为帝,刘协即位后年号“永汉”,但实际权力仍掌握在董卓手中。由于刘协是在董卓的操控下登基,因此他虽为皇帝,却无实权,成为傀儡。后来,董卓被其部将吕布所杀,刘协又经历了多方势力的争夺,最终成为曹操控制下的“汉室象征”。因此,刘协在历史上被称为“汉献帝”。
表格:董卓所立刘协相关信息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刘协 |
在位时间 | 公元189年-220年(实际受制于董卓、李傕、曹操等) |
年号 | 永汉(初立时)、建安(曹操掌权后) |
身份 | 东汉第十四位皇帝 |
史称 | 汉献帝 |
背景 | 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刘协为帝,刘协成为傀儡皇帝 |
后续 | 最终被曹操控制,曹丕代汉建魏后,刘协退位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董卓所立的刘协在历史上被称为“汉献帝”,其统治时期是东汉末年政治混乱的缩影,也为三国时代的开端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