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宝藏问答 >

何厌之有是什么句式

2025-10-02 04:29:37

问题描述:

何厌之有是什么句式,跪求好心人,帮我度过难关!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2 04:29:37

何厌之有是什么句式】在古汉语中,许多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其中“何厌之有”是一个典型的文言句式。它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尤其在《左传》、《战国策》等经典作品中出现较多。本文将对“何厌之有”的句式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其语法特点。

一、什么是“何厌之有”?

“何厌之有”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属于宾语前置的结构。这种句式常用于反问或强调某种情况,表达一种“有什么……呢?”的意思。

- 字面解释:

-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 “厌”:动词,意为“满足”、“厌倦”。

- “之”:助词,起提宾作用。

- “有”:动词,表示“有”。

- 整体意思:有什么(满足)呢?/有什么(厌倦)呢?

通常用于反问,表达一种“没有满足”或“不会厌倦”的态度。

二、“何厌之有”的句式结构分析

“何厌之有”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式,其基本结构如下:

成分 词语 作用
宾语 疑问代词作宾语,指“什么”
助词 提宾助词,使宾语前置
谓语 动词,表示“有”
状语/补语 动词,作谓语的补充说明

因此,“何厌之有”可以理解为:“有何厌” → “有什么厌?” → “有什么满足/厌倦呢?”

三、典型例句解析

1. 原文:《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子犯曰:‘君惠吊亡,又何厌之有?’”

- 翻译:子犯说:“君王您来慰问我们这些亡国之人,还有什么满足的呢?”

- 句式分析:宾语“何”前置,构成“何厌之有”。

2. 原文:《战国策·齐策四》:“夫赵之于齐也,犹齿之于唇也,唇亡则齿寒,今赵亡,则齐亦危矣。吾安敢以一己之私,而忘国家之大义乎?虽有千金之利,何厌之有?”

- 翻译:即使有千金的利益,又有什么满足的呢?

- 句式分析:同样使用了“何厌之有”,表达一种不为利益所动的态度。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内容
句式名称 宾语前置句
结构形式 何 + 厌 + 之 + 有
语法功能 反问、强调
翻译方式 有什么……呢?
典型出处 《左传》《战国策》等
使用目的 表达无欲、坚定立场或反问语气
与现代汉语对比 现代汉语中多用“有什么……呢?”或“哪里……呢?”

五、结语

“何厌之有”是古汉语中一种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式,具有强烈的修辞效果和情感色彩。它不仅体现了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也反映了古人表达思想的方式。理解这类句式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同时也能增强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文言句式,欢迎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