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翻译及原文】《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在祖屋“项脊轩”中的生活点滴,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以下为《项脊轩志》的原文、翻译及简要总结。
一、原文
项脊轩志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殆二十年矣。然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通明也。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二、翻译
我从十五岁开始在项脊轩中读书,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这间屋子不过一丈见方,只能容纳一个人居住。这是座百年的老屋,墙壁潮湿,雨水常常从屋顶漏下来;每次移动书桌,环顾四周都没有地方可以放置。屋子朝北,阳光照不进来,中午过后就昏暗了。我稍微修缮了一下,使它不再漏水。前面开了四扇窗户,围绕庭院砌了围墙,以便让光线透进来。庭院里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下的,现在已经长得枝叶茂盛,像伞盖一样了。
三、与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项脊轩志》 |
作者 | 归有光(明代) |
文体 | 散文 |
写作背景 | 回忆祖屋“项脊轩”的生活,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主要描写对象 | 家居环境、祖屋的变化、妻子生前的事迹 |
情感基调 | 感伤、怀旧、深情 |
语言风格 | 简洁朴素,感情真挚 |
核心意象 | 枇杷树(象征爱情与时间的流逝) |
写作手法 | 以小见大,借物抒情 |
四、总结
《项脊轩志》虽篇幅不长,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归有光对家庭、亲人以及过往生活的深切怀念。文中通过对一间老屋的回忆,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情感动人,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归有光的其他作品或《项脊轩志》的赏析,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