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帖原文及译文】《治平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字子瞻)在宋神宗熙宁年间所作的一封书信。此帖内容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对友人关切之情以及对时局的感慨。本文将对《治平帖》的原文进行摘录,并附上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与情感。
一、原文摘录
> 治平帖
> 某启:昨者蒙教,感愧殊深。仆虽不才,然亦尝读圣贤之书,思以身任天下之重。今世多事,士大夫往往务为虚名,而忘其实。仆窃以为,治国之道,当以实心行实政,不可徒事空言。
> 然则,今日之患,在于人心不古,风俗日坏,而士风尤甚。若欲变此弊,非一朝一夕所能也。惟愿诸君共勉,以诚待人,以实应事,庶几可以渐进于道矣。
> 某再拜。
二、译文对照
| 原文 | 译文 |
| 某启:昨者蒙教,感愧殊深。 | 我谨启:前日承蒙指教,感激与惭愧之情非常深。 |
| 仆虽不才,然亦尝读圣贤之书,思以身任天下之重。 | 我虽然才能不足,但也曾研读圣贤之书,心中常怀有担当天下重任的志向。 |
| 今世多事,士大夫往往务为虚名,而忘其实。 | 当今世事繁杂,士大夫们常常追求虚名,却忽略了实际的操守。 |
| 仆窃以为,治国之道,当以实心行实政,不可徒事空言。 | 我私下认为,治理国家的方法,应当以真诚之心推行切实的政策,不能只说空话。 |
| 然则,今日之患,在于人心不古,风俗日坏,而士风尤甚。 | 然而,如今的问题在于人心不再淳朴,社会风气日益败坏,尤其是士人的风气更为严重。 |
| 若欲变此弊,非一朝一夕所能也。 | 如果想要改变这种弊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 |
| 惟愿诸君共勉,以诚待人,以实应事,庶几可以渐进于道矣。 | 只希望各位共同努力,以诚信对待他人,以实在的态度处理事务,或许可以逐步接近正道。 |
| 某再拜。 | 我再次拜谢。 |
三、总结
《治平帖》是苏轼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士人道德的担忧,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理想政治的期望。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出苏轼一贯的务实精神与人文关怀。
通过这篇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实心实政”的坚持,以及对“以诚待人”的推崇。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 内容要点 | 简要说明 |
| 作者 | 苏轼(北宋) |
| 时期 | 宋神宗熙宁年间 |
| 内容主题 | 对时局的思考、对士风的批评、对治国理念的阐述 |
| 文体 | 书信体 |
| 思想核心 | 实心实政、以诚待人、反对虚名 |
| 现代启示 | 强调实干、诚信与社会责任 |
如需进一步探讨苏轼其他作品或书法艺术,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