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是什么意思】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或应对某种情境的信心和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信任程度。
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人的行为选择,还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程度、情绪反应以及最终的成就水平。高自我效能感的人通常更愿意接受挑战、不怕失败,并能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则容易退缩、焦虑,甚至放弃努力。
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定义 |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应对某种情境的信心和信念。 |
提出者 |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
核心含义 | 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任程度,影响行为选择、坚持性、情绪反应等。 |
影响因素 | 1. 成功经验 2. 替代经验(观察他人成功) 3. 言语劝说(他人的鼓励) 4. 生理状态(如压力、疲劳) |
作用 | - 提高学习动力 - 增强抗压能力 - 影响决策和行动 - 影响长期成就 |
高自我效能感的表现 | - 积极面对挑战 - 不轻易放弃 - 对自己有信心 - 情绪稳定 |
低自我效能感的表现 | - 害怕尝试新事物 - 容易焦虑或沮丧 - 遇到困难就放弃 - 缺乏自信 |
自我效能感并非天生固定,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经验、学习和环境影响不断调整和提升。了解并培养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