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名词解释】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或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缺氧和营养不良,最终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常见于长期卧床、行动不便或感觉功能减退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重症患者。
压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持续的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环境、营养状况不佳等。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压疮可分为不同阶段,从初期的红肿到深部组织坏死,严重时可引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压疮分类与描述(表格形式)
分类阶段 | 描述 | 特征 | 临床表现 |
Ⅰ期 | 皮肤完整,但出现红斑,按压不褪色 | 局部发红、温度升高、触痛 | 受压部位皮肤发红,按压后不褪色 |
Ⅱ期 | 表皮或真皮部分受损,形成水疱或浅表溃疡 | 水疱、破溃、渗液 | 红肿、疼痛,可能有渗出物 |
Ⅲ期 | 全层皮肤损伤,累及皮下脂肪,形成较深的溃疡 | 溃疡较深,可见脂肪组织 | 深度溃疡,可能有腐肉,疼痛明显 |
Ⅳ期 | 损伤涉及肌肉、骨骼或肌腱,常伴有坏死 | 深部组织坏死,可能有脓液 | 严重溃疡,可能有恶臭、发热 |
不可分期 | 无法判断损伤深度,因覆盖坏死组织或焦痂 | 伤口被腐肉或焦痂覆盖 | 无法确定损伤范围,需清创评估 |
预防与护理要点
1. 定期翻身:每2小时变换体位,减轻局部压力。
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刺激,防止皮肤破损。
3. 使用减压设备:如气垫床、减压垫等,减少受压区域。
4. 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5. 早期识别与处理:发现早期压疮迹象应立即干预,防止恶化。
压疮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增加医疗负担。因此,预防胜于治疗,护理人员应提高对压疮的认识与防范意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压疮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