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起鹘落】一、
“兔起鹘落”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原意是形容兔子刚一跳起,鹘(一种猛禽)就迅速飞下来捕捉,比喻动作迅速、果断、出其不意。后来常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或行动非常迅速,没有丝毫犹豫。
该成语不仅在文学中常见,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形容突发事件或快速反应的情况。它强调的是“快”与“准”的结合,体现出一种敏锐的判断力和迅速的执行力。
二、核心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兔起鹘落 |
出处 | 宋·苏轼《晁错论》 |
原意 | 兔子刚跳起,鹘就迅速扑下捕捉,形容动作迅速、果断 |
引申义 | 比喻事情发生突然,或行动迅速、果断 |
使用场景 | 描述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果断决策等 |
文学用途 | 多用于描写人物行为、情节发展等 |
现代应用 | 用于描述各种快速发生的事件或高效执行的行为 |
风格特点 | 简洁有力,富有画面感,具有古典韵味 |
三、结语
“兔起鹘落”虽源于古代,但其内涵仍具现实意义。无论是工作中的决策,还是生活中的应对,都需要有这种“快而准”的精神。成语的魅力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在日常交流与写作中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