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的来历是什么】“破天荒”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件事情第一次发生,或者某人第一次取得某种成就,具有突破性、前所未有的意义。这个词语虽然常见,但其来源却颇具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
“破天荒”最早出自唐代科举制度中的一个典故,原本指的是考试中从未有人考中过的人,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前所未有”的意思。该词在现代多用于形容某些突破常规、令人惊讶的事情或人物出现。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其来源与演变,以下通过表格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破天荒 |
出处 | 唐代科举制度相关记载(如《唐摭言》等) |
原意 | 指科举考试中从未有人考中过的人,后引申为“前所未有” |
演变过程 | - 原指考生首次中举 - 后泛指首次出现的事物或现象 - 现代多用于形容突破常规、罕见事件 |
使用场景 | - 新闻报道 - 文学作品 - 日常口语中描述“第一次发生的事情” |
近义词 | 首次、前所未有、破例、空前 |
反义词 | 司空见惯、屡见不鲜、寻常、普通 |
现代用法示例 | “他这次获得冠军,是球队历史上破天荒的胜利。” |
三、补充说明
“破天荒”虽然现在被广泛使用,但在古代语境中,它更多带有褒义色彩,强调的是“打破旧有格局”或“开创先河”。例如,在唐代,若一个考生第一次考中进士,便被称为“破天荒”,象征着一种荣耀和突破。
随着时代发展,“破天荒”逐渐淡化了原有的科举色彩,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既可以用于正面的成就,也可以用于带有讽刺意味的场合,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破天荒”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了解它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