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是多少岁】“古稀”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形容年事已高的人。在古代文学中,“古稀”一词经常出现,用来表达对长寿的赞美或感慨。那么,“古稀”到底指的是多少岁呢?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古籍中的解释
根据《礼记·曲礼上》记载:“七十曰老,七十曰古稀。”这说明“古稀”最早是指七十岁。古人认为七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称为“古稀”,意为“古代的稀有之年”,即难得一见的高龄。
此外,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中也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进一步印证了“古稀”即七十岁的说法。
二、现代的理解与演变
虽然“古稀”原本指七十岁,但在现代语境中,这一词汇也常被引申为“高龄”或“年迈”,并不一定严格限定在七十岁。例如,有人会用“古稀老人”来形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但这更多是一种文化上的延伸,而非严格的年龄定义。
三、不同年龄段的称呼对照表
| 年龄段 | 汉语称谓 | 含义说明 |
| 10岁 | 总角 | 少年时期,未及成年 |
| 20岁 | 而立 | 开始独立生活 |
| 30岁 | 不惑 | 理解力增强,不迷惑 |
| 40岁 | 知天命 | 明白命运安排 |
| 50岁 | 花甲 | 六十岁,传统六十为一甲子 |
| 60岁 | 花甲 | 又称“耳顺” |
| 70岁 | 古稀 | 高龄,古代罕见 |
| 80岁 | 杖朝 | 可以拄杖行走,尊贵之年 |
| 90岁 | 耄耋 | 极高龄,多用于形容老人 |
四、结语
“古稀”最初是指七十岁,是古代对高龄的一种尊称。随着时代发展,其含义有所扩展,但核心仍指向高龄阶段。了解这些传统称谓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化,也能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古稀是多少岁”这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