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的简介】童第周(1902年—1979年),是中国著名的实验胚胎学家、发育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中国现代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两栖类动物的胚胎发育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童第周不仅在学术上贡献突出,还积极参与教育事业,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
童第周主要生平与成就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童第周 |
| 出生年份 | 1902年 |
| 逝世年份 | 1979年 |
| 籍贯 | 浙江鄞县(今宁波) |
| 学历 | 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巴黎大学 |
| 职业 | 科学家、教育家 |
| 研究领域 | 实验胚胎学、发育生物学 |
| 主要贡献 | 首次成功进行两栖类动物的细胞核移植实验;推动中国胚胎学发展;参与创办《中国科学》等学术期刊 |
| 社会职务 |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
| 教育贡献 | 培养大量青年科学家,推动中国生命科学研究体系建立 |
童第周早年留学法国,师从著名胚胎学家达克塞(D. Darsie),系统学习了胚胎学和细胞生物学。回国后,他致力于探索生命起源和发育机制,特别是在青蛙等两栖类动物的胚胎发育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他的研究为后来的克隆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外,童第周在教育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并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他的治学态度严谨,为人谦逊,深受学生和同事尊敬。
童第周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和学术成就至今仍激励着无数科研工作者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