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简介及作品童年是什么】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1868—1936)是俄国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诗人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贫困家庭,自幼饱尝生活的艰辛,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高尔基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
在众多作品中,《童年》(俄语:Детство)是最具代表性的自传体小说之一,也是高尔基“童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余两部为《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这部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即高尔基本人)从童年到少年的成长经历,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黑暗与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与希望。
高尔基简介及作品《童年》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 |
| 出生时间 | 1868年3月16日 |
| 逝世时间 | 1936年6月18日 |
| 国籍 | 俄罗斯(苏联) |
| 职业 | 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
| 主要成就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童年》等作品影响深远 |
| 代表作品 |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海燕之歌》《母亲》 |
| 作品类型 |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
| 写作风格 | 现实主义、批判性、人道主义 |
| 《童年》简介 | 自传体小说,讲述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反映社会底层苦难 |
| 出版时间 | 1913年 |
| 主题 | 成长、苦难、人性、希望 |
《童年》主要
《童年》以高尔基的个人经历为基础,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跟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生活的故事。外祖父是一个贪婪、暴戾的商人,而外祖母则慈祥善良,是阿廖沙心中温暖的象征。书中通过阿廖沙的眼睛,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如贫穷、暴力、迷信等,同时也刻画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结:
高尔基的《童年》不仅是一部个人成长的回忆录,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它通过对童年生活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这部作品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是了解19世纪俄国社会和高尔基思想的重要窗口。


